為探討我國著名學者、詩歌翻譯家飛白先生詩歌翻譯思想和成就,論證由浙江大學中華譯學館主持編纂的重要譯叢《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飛白卷》的編著原則和選目,浙江大學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研究所聯合浙江省比較文學與外國文學學會,于11月19日在杭州紫金港國際飯店召開了“《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飛白卷》選編論證會”。來自國內各高校的老中青三代共50位學者齊聚杭州,對飛白先生的譯學思想以及六十多年以來的翻譯藝術成就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飛白先生在線致辭中,對自己走上詩歌翻譯道路的緣分和深沉原因以及艱難歷程進行了回憶,他對自己66年以來的翻譯事業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和筆耕不輟的學術人品深深地感動了與會學者。
教育部長江學者,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許鈞在主旨發言中,從《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對中國文化建設的貢獻角度,指出翻譯對于維護文化多樣性、語言多元性、文明共生性的重要價值,而詩歌翻譯更是拓寬人類語言和思想邊界的一大表征,具有精神坐標、文化遺產、學術示范、教育傳承等四重意義。飛白先生的翻譯成就堪稱中華翻譯家的代表,因此鄭重入選文庫叢書。
浙江省比較文學與外國文學學會會長,浙江大學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研究所所長吳笛教授在主旨發言中,從多語種翻譯實踐和“風格譯”學說等角度,對飛白先生主編的十卷本《世界詩庫》,學術著作《詩?!?、《譯詩漫筆》、《詩海游蹤》以及40多部詩歌翻譯集做了梳理和簡評。他特別感嘆飛白在譯詩藝術上精湛的藝術追求以及為了中外文明互鑒所做出的貢獻,并對《飛白卷》上中下三編的內容構想做了介紹。
浙江大學王永教授、周啟超教授、許志強教授、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譚惠娟教授、浙江財經大學章汝雯教授、浙江工商大學程麗蓉教授、中國計量大學郭蘭英教授、溫州大學傅守祥教授、浙江文藝出版社總編輯王曉樂編審等,在大會上作了發言,對飛白先生的學術貢獻和譯學思想進行了多角度的探討,并對《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飛白卷》的選編建言獻策。
文學翻譯是語言翻譯中的制高點,而詩歌翻譯又是文學翻譯中的制高點。飛白先生作為通曉十余種語言的杰出翻譯家,為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鑒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做出了躬親的示范,稱得上是“世界文學的工程師”、“世界詩歌的航海者”。本次會議雖應疫情防控要求,線下參會人數嚴格控制為50人以內的代表制,但參會學者無不沉浸在受益良多、感慨良深、詩韻良久的氛圍中。(浙江大學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研究所/張馳供稿)